粤味秋冬正当食,一起去赶最有风味的集。
省内销售主要销往珠三角地区,销售占比超过70%。顺应时代变化,满足生活水平提高,水稻所近些年育种研发培育出一批直链淀粉13%-18%、软滑可口的新一代优质常规和杂交稻品种,并在高端优质稻广东丝苗米研发方面培育出一批高产丝苗米新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
创新主要由科技人员完成,而真正应用到产业中,让成果产生效益,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主要靠企业。安徽省皖农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道田分享了与水稻所因品种结缘的故事。科技人员与企业的合作是互相支持、互相延长产业链的一种行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李健雄主持培训会。她表示,水稻所继承百年历史精神,获得各界厚爱,当前产业发生变化,市场发生变化,对水稻所育种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何秀古 创新再创新,12支科研团队齐发力,何秀英表示,水稻所继承和发扬老一辈育种家优良传统,在优质稻育种、杂交稻育种和超级稻育种等方面取得好成效。四川台沃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雷全红感谢水稻所为公司提供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粤禾丝苗,支撑公司的发展壮大。而12月采摘的大红柑,是制成陈皮的最贵原料。
目前,德庆全县拥有14家贡柑出口基地,通过扩大加工规模、融合冷链运输技术、努力实现农业规模化的生产,以最大力度布局RCEP海外市场。江门新会的茶枝柑是制作陈皮的唯一原料,早在明清以前就已蜚声遐迩,被列为贡品。德庆贡柑栽培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每年11月至次年3月,都是广东柑橘的季节。
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据明崇祯《肇庆府志》记载,当时四会上林所产柑桔,冠绝天下。
据嘉靖《德庆州志》记载,德庆原为宋高宗赵构未登基时的封地。不同时期的新会柑,能衍化成不同的产品。八九月摘小青柑,填满普洱茶,晒干便是小青柑茶。11月中旬起,广东柑橘将陆陆续续进入到消费者的生活中,一直持续到次年的3月,消费者都能吃到应季的新鲜柑橘。
作为全国柑橘特色优势产区之一,广东地处我国柑橘黄金产业带,柑橘种植历史悠久,优越的物候条件孕育出众多柑橘品种,其中不乏四会沙糖桔、德庆贡柑、廉江红橙等国民级柑橘品牌,出产的柑橘普遍具有芳香浓郁、皮薄多汁、肉嫩化渣、糖酸比适宜等特点。贡柑与沙糖桔有所不同,其以柚子清香的风味脱颖而出,在拥有橙类外形美的同时,兼具柑橘肉质细嫩、易剥皮的优点。2022年,四会沙糖桔种植面积达10.6万亩,预计产量达11.78万吨。近年来,扎实推进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广东柑橘各大产区党委政府高位推进,提早谋划柑橘营销创新,生产市场两手抓,推动广东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
时下黄绿相间的二红柑,成熟度刚好,用以晒陈皮。柑橘,是广东人的好意头。
一入秋冬,南岭大地的枝头接续缀满金黄圆润的柑橘,一颗颗个大饱满、色泽鲜艳的柑橘看着便让人口舌生津,入口滋味则是甘甜鲜爽2013年,旧高埔村启动孝心粥活动,每周日早上,大学生、企业家、志愿者自发前来煮粥,免费送给村中老人食用。
社区小餐桌、长者饭堂、村内祠堂托起幸福夕阳红,热气腾腾的肉粥和包子映着派潭老年人的热气腾腾的晚年生活。最好的关爱是陪伴,最真的关怀是行动。据统计,旧高埔村的孝心粥活动自2013年开始至今已经累计开展400多场次,得到村民群众的一致认可和支持。多次参与志愿活动的网红一线农村小余哥说:‘一粥一乐让我感动,作为一名将要扎根派潭的新农人,我会全力支持参与这个公益活动,让村里的老人安享晚年、其乐融融。活动发起人增城区关心下一代爱心企业家联盟执行会长徐燕良先生谈道。红色古村樟洞坑村一粥一乐活动的炊烟也是如约升起,自去年6月开办以来,星期日早上的肉粥都是樟洞坑村老人们每周的期盼之一。
据记载,南宋时期,一代名相张九龄的后裔辗转南来,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开基立业,繁衍生息,世代传承着祖上耕读传家,守望相助的良好家风。清晨的派潭镇旧高埔村,安宁古朴,云雾还未散去,古老的建筑群将一湾碧潭镶嵌在鹧鸪山下,九龄学堂的孝心食堂人来人往、炊烟袅袅,镇村干部和志愿者们一起忙碌着,添柴生火、切肉淘米、洗刷碗筷、摆放桌椅,不一会肉粥和包子的香味飘香十里。
派潭镇旧高埔村是一个拥有600年悠久历史的传统村落。【来源】 |派潭镇党政综合办(信息宣传) 编辑樊静东。
希望更多爱心人士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力量,关爱老人,多为社会作贡献,让自己在人生路上通过志愿服务,有所锻炼、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据了解,为老人熬粥的做法在派潭镇部分村社由来已久,群众基础比较好,为此派潭镇各村居在重阳节前夕同时为本村居的老人熬粥,目的是为了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传导善心善意,传播社会正能量,营造尊老爱幼、和谐共助的社会氛围。
开展千叟品粥弘孝道,一村一善暖重阳的敬老月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是一个志愿活动,更是一种情怀,此次活动既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纾解了空巢之闷,使得老人们感受到了来自政府来自社会的温暖,提升了他们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在全镇营造了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围,推动了社会和谐。作为管理人,陈焕明先生感慨道:活动开办之初心里很忐忑,但是大家出钱又出力,有的赞助猪肉,有的赞助包子,有的赞助米,有的赞助油盐,有的赞助柴火,老人们也是吃的很开心。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2012年全国人大修订通过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正式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定为老年节,如今重阳节也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节日。在他看来孝心粥志愿服务能够为村内的老年人敬上爱心早餐,让他们能够吃得好心里暖。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同龄人围坐在一起,吃着肉粥包子,聊聊家长里短,觉得很开心。
在各村居活动现场,除了镇村干部、热心村民,还能看见一些学生小朋友的身影,他们在家长的带领下,帮忙洗碗、收拾桌椅,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七境村自今年8月份开展长寿粥活动,每周日清晨,四面八方的爱心志愿者为村内老人提供免费热粥等早点。
作为村书记,我带头参与,希望能带动更多志愿力量加入到活动当中。七境村书记陆丽冰在活动现场忙前忙后,分粥递包子,又穿梭在一桌桌的老人中与他们寒暄,给他们送去最亲切的问候。
派潭这个千年古镇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历史中走来,处处跃动的客家文化和广府文化沁润出数不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优良传统。小小志愿者们在公益活动中接受传统美德的心灵洗礼,在实际行动中将孝亲文化潜移默化,敬老爱老助老的孝亲文化在青少年们心中生根发芽。近年来,各村村民陆续自发开启尊老敬老的志愿服务活动,旧高埔村的孝心粥、樟洞坑村的 一粥一乐、七境村的长寿粥,以粥为媒介,搭建起一架沟通老人孩子的心灵之桥,传递着服务与关爱,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以小爱汇聚大爱,用小项目汇聚大民心。位于七境村中陈合作社饭堂也是一派热闹的场景,老人们围坐一堂吃着美味的肉粥,闲话家常或倾诉着过去的旧时光。
村民和志愿者们的肯定给了我们坚持下去的信心。村内老人们陆陆续续地前来感受一场清晨的热闹,志愿者们忙不迭地招呼老人们入座,给他们送上一碗碗热粥和包子,大伙儿围坐一堂其乐融融,喝着粥吃着包子,亲切地寒暄,唠叨着家常。
樟洞坑村一粥一乐志愿活动开办至今反响热烈,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青年志愿者主动加入,志愿服务队伍愈发壮大,累计参与志愿者达300多人次,服务群众1500余人次。千叟品粥弘孝道,一村一善暖重阳。
一顿暖心的早餐后,镇村干部与老人们面对面聊聊天、谈谈心,详细地询问了解他们的身体情况和生活状况,用朴实而真诚的行动表达着对老人们的关心和关怀。据派潭镇党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派潭镇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在全镇推广一粥一乐公益活动,原则上每个周末由各村居组织开展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聚焦一老一小两个群体,将敬老和未成年人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营造尊老爱幼、和谐互助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提升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能力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